今年来,安化强化“三走”流程,不断优化“一件事一次办”,推进全链条优化审批,全过程公正监管,全周期提升服务,打响“身在安化,办事便利化”的营商环境品牌,推动政务服务标准化、规范化、便利化,让企业群众办事更加便捷。截至5月27日,全县共计走流程134人,走流程事项数150项,已整改问题数80个,待整改问题数12个。
一、带着问题调研走
收集整理各部门、各乡(镇)问题清单和责任清单,聚集高频事项、群众“急难愁盼”事项、重点难点事项,直面问题,带着问题直插基层开展调研。一是现场问。问群众办事流程是否畅通,满意度评价是否规范,工作人员作风纪律是否严格。二是大厅办。以群众身份,线上线下办“一件事”,全流程体验办事感受。三是会议谈。将现场办事体验、群众反馈意见以召开座谈会的方式研究解决之策,不断改进工作措施,提升办事效率。四是外地学。不断向先进地区学,通过线上云交流、线下实地考察,取长补短,缩短区域差距。
二、各级领导体验走
县政府领导,县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、分管副职,乡镇镇长、分管副镇长分别以办事群众和工作人员两种身份,按照线上登录“互联网+政务服务”一体化平台、本部门本行业政务APP,线下走进县、乡(镇)级政务服务大厅办事窗口,走完办事全过程。通过亲身办、陪同办、网上办等方式,认真查、仔细看、详细问,做到减材料、减流程、减环节、减证明,努力让百姓真切感受到“办事不求人”“最多跑一次”的贴心和暖心。县政府领导率先垂范,第一时间以一名普通市民的身份,重点深入到不动产登记窗口、工改服务专区“走流程”,并召开“走流程、解难题、优服务”行动暨全县营商环境工作座谈会,体验办事环节,现场发现问题,现场提出整改要求,为企业商户和办事群众提供便捷、温馨、舒适的服务环境强化保障支撑。同时,要求各窗口单位“一把手”每季度到政务服务大厅本单位窗口开展一次“体验办”,具体分管领导每月以工作人员身份开展一次坐窗口服务,每年对分管的办事流程实现全覆盖。对办事流程发生变化、群众投诉相对集中等情况,进行体验“随时走”,对发现的问题立行立改。邀请部分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和工商业代表开展一次“体验办”活动,并组织评议。
三、部门协同监督走
协同各部门进行全过程监督,对在走流程过程中发现的堵点、痛点、难点问题,实行限期销号整改。围绕打造特色服务,认真总结经验,形成常态长效机制。一是推进清廉政务服务大厅建设。协同县纪委大力整治各级政务服务大厅窗口工作人员“怕、慢、假、庸、散”“吃拿卡要”“勾结黑中介”等作风和腐败问题,进一步强化日常监管,转变工作作风,规范权力运行,推动构筑清廉堡垒,营造清廉环境。今年来,联合县纪委开展“清廉大厅”建设专项监督检查3次,打造政务服务大厅文化墙17处,设置投诉举报牌39块、好差评宣传展板33条,发出通报2期。二是设置政协委员工作室。在市民之家政务服务大厅设置政协委员工作室,方便委员们全面体验办事流程和服务,亲身感受企业群众办事的难点、堵点,找准症结、解难纾困,全力提升政务服务水平。在开展“一件事一次办”改革情况现场专项视察中,提出改进服务体验的问题建议17个,即时整改问题10个。三是设置“办不成窗口”。针对群众线上或线下提交申请材料后,非企业、群众自身原因未能成功受理、审批或多次来大厅未能解决的问题,进行梳理反馈、分析原因、协调解决,让这些问题从“办不成事”变成“办得成事”。“不能办”的,当场立即做好解释疏导工作;“很难办”的,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,承诺解决时限;“不给办”“拖延办”的,进行监督问责。该窗口设立以来,有效减少了群众投诉,提升了群众幸福感、获得感和满意度。今年来,分流企业群众诉求200余次,受理解决企业群众“办不成事”疑难问题12件。